查看原文
其他

岭南文化(音频) | 庄园园:揭西的圩日(揭西五经富客家话)

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1-12-03


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,“语言资源快讯”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,而是公众号管理者,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,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!


揭西各地都有圩日,但圩日不是每日都有。有的圩日逢农历尾数二四八,还有八转二的,叫转角圩。邻近圩市的圩日一般会错开,要么是农历尾数一四七、二五八,要么就是三六九。揭西个别地方还逢双赶场,也不知道按什么来定,但好久以来,各个镇村就有了约定俗成的习惯。



客家人称之为“赴圩”的,也就是北方的赶集了,可谓是乡下的重要日子。每逢圩日,附近的农民群众就会三三五五集中到圩市所在地。虽然现在乡镇的商业已经比较发达,商铺较之以前多了不少,但是好多村民们还是喜欢去赴圩。有些赴圩是为了买所需的东西,有些顺便约下亲友、办事,各有各的安排。




有一次回老家,看街道两旁商铺林林总总,车辆和行人来来往往。创文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变化,市民的文明意识增强了,商户门前的卫生保洁做得更好了,统一的广告招牌精致而美观,整条街道看起来干净又整洁。




我想起了小时候在这河边的圩日,种种快乐的记忆浮现在眼前——街道上是人群挤得水泄不通,吆喝声、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。推着老式单车的,挑着担的,提着篮的,背着蛇皮袋的,也有空手纯粹去看闹热的,全都是屋前屋后的熟人,隔老远望见了:“你也赴圩哎”!



那时的圩日,商户总是早早开档,摆放好商品,期盼一天下来都能客似云来。离镇圩较远的农民群众也早早起床,到圩市去购买家里所需的生活用品。来自各个村的人们说着熟悉的乡音做买卖,乡里氛围的市场风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也是当地老百姓最开心自在的生活方式。



圩日原是以各种牲畜、农产品、农具交易为主的农耕文化展示。这一天中,各式各样的农产品和农具汇聚于此,箩筐、扫把、斗笠、簸箕、撮箕、筲箕、筛子、蒸笼等农用、家用篾货器具等让人眼花缭乱。而对于孩子们来说,圩日就像是儿时的一个节日!穿着妈妈几经讨价还价买回来的新衣服,手里拿着碗粄、草粄或者糖画,有时还会遇见难得的耍把戏或姆蛇哥。



在我们读小学的时候,家中兄弟姊妹多、家庭经济没那么好的同学,还会靠在圩日摆摊卖点东西来赚些零花钱和学费。家里种的瓜果、腌制的棠梨甚至山里挖的草药、摘的“当尼”(桃金娘)都可以拿到圩市上出售。




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,圩日还能寻到往日的味道,人情味还那么浓,更显难得。作为许多农村人改善自身生活的简单出路,就像总理也为之点赞的地摊经济,圩日交易最能代表人间的烟火、中国的生机。那些圩市里看似不起眼的小摊小档养活了一家老小,一些老字号美食更养成了乡里乡亲,让许多人长大外出工作后还念念不忘那热闹非凡的圩日,忘不了那开心快乐的赴圩时光。



本期作者:庄园园

本期音频:邹芯

本期图片:今日棉湖公众号、风林

本期编辑:余潇艨 

本期审读:李   娟

责任主编:甘于恩

投稿邮箱:jnufyzx@163.com




往期回顾:

1.岭南文化丨吴惟粤:谈广东中小学岭南文化进课堂(转发)

2.岭南文化 | 程美宝:晚清以来“广东文化”为何能独步全国

3.岭南文化 | 谢伟国:试论诗词吟诵在粤剧粤曲表演中的效用

4.岭南文化 | 甘于恩:《绘声绘色看方言》丛书序




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,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,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。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,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,积少成多,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。谢谢各位!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